两化融合贯标

两化融合贯标体系认证有什么好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是什么

2024-01-13 10:50:04  来源:两化融合贯标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2

两化融合贯标体系认证有什么好处

(一)紧跟时代,响应政策。贯标认证通过后,企业在工信平台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可帮助企业在国家、省市级两化融合相关项目的资金申报上具有优先权和一道重要的门槛。

(二)树立企业形象,打造品牌效应。提升品牌在行业的影响力,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虽然没有制定行业标准那样高度,但是在智能制造或者中国制造2025有一定行业话语权。

(三)完善机房建设和保障信息安全。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运行,帮助企业建设完善的机房管理制度,对软硬件进行升级,完善网络拓扑图,通过安装网络防火墙和文件加密系统,确保企业信息安全和公司文件不被泄露。

(四)明确企业方向,规划企业战略构想。通过两化融合贯标,借助SWTO分析和波特五力分析,抓住“战略—优势—能力”主线,梳理企业发展战略和商业模式,找准方向、明确差距,分阶段、分步骤地有序地打造企业竞争优势。以全新的企业运作模式、运作方式,持续创新机制,优化企业经营管理和制度建设,通过有组织的努力实现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高效,打造出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五)建筑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理清经营和业务、业务和管理、管理和信息化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找到公司两化融合现状或问题的根源所在,并提出建设思路和突破路径。确立以战略为导向。

(六)借鉴学习,提高经营管控能力。通过两化融合贯标,借助第三方咨询机构的实战经验,获取国内标杆企业在两化融合方面的经验、思路与方法,为高层制定经营决策和管理策略提供多种可选择和可借鉴的新思路,进而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七)资金补贴。公司取得两化整合贯标认证后,具备一定资质的企业,可以申请到政府较大金额的项目补贴。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是什么

最近很多小伙伴们在询问小编有关两化融合是指哪两化的问题,在很多企业不了解什么是两化融合、好处有哪些、条件有什么限制、申请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何解决等等

什么是两化融合?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 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中国两化融合的历史发展

(1)传统工业化阶段(1949-1978),纯国有的计划经济,学前苏联和自力更生,两化融合既无需求,又无动力,也无条件。

(2)改革开发阶段(1979-1999),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从纯国有向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转变,从闭关自守向开放引进转变。两化融合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始探索发展。

(3)全球化超速发展阶段(2000-至今),加入WTO,面向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国有企业改制改革,经济超高速发展,两化融合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工业由大变强、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行动纲要,两化融合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线,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背景

企业在两化融合发展中主要暴露了以下四点不足之处:

1.装备化基础薄弱,主要体现为设备自动化、信息化平均水平低,设计、工艺、制造、管理等知识经验沉淀不足,现代研发、生产、管理的装备化还未实现;

2.流程管理缺位,主要体现为流程管理的理念文化缺失,流程动态信息难以采集,流程的固化都较难实现,更无论规范化和优化重组;

3.企业管理与信息化两张皮,主要体现为旧管理体制、思维和模式难以支撑信息化务实推进和成效发挥;

4.两化融合环境下的企业关键能力不足,主要体现为管理基础薄弱,两化融合总体处于单项覆盖向集成提升过渡阶段,难以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层面,按照战略和竞争优势的需求快速形成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应以上问题,我国提出采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方法全面提升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该管理体系适用于所有企业,不分领域、不分行业、不分规模,是企业系统地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过程管理机制的通用方法,覆盖企业全局。

企业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目的

企业围绕数据、技术、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四要素,通过明确管理职责、夯实基础保障、规范实施过程、加强评测与改进来建立两化融合管理机制,实现两化融合的过程管理和全局优化,目的是使企业形成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使企业获得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企业系统地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过程管理机制的通用方法,覆盖企业全局,可帮助企业依据为实现自身战略目标所提出的需求,规范两化融合相关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以形成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所要求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企业为什么要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

1、 国家的要求、国家标准、资助依据。《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其中第一个专项行动。

2、吸收了国际、国内质量领域的大量先进研究成果。

3、集成了最新理念。无论是德国工业4.0.还是美国工业互联网,其中90%以上新的理念、管理思路和方法,在两化融合评估规范和管理体系中都得到充分的体现,而且更具体、更明确。

4、从技术层面上升到管理层面、体系层面。很多企业在技术创新及企业信息化方面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两化融合管理仍是薄弱的环节。两化融合不仅涉及技术融合,更是管理优化,从关注局部向统筹全局转变,从强调技术向规范管理转变。

5、通过体系的不断优化,实现两化融合工作的可控、优化、升级。总结提炼企业两化融合建设和管理规律和要求,明确企业改进管理机制的通用方法,持续受控。

6、目前是国家推动着做,以后是企业自己不得不做。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申报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企业,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良好;

2.两化融合工作具备良好基础,成效比较显著,对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需求;

3.具有建立实施管理体系的经验,如质量、环境、能源、职业健康安全、信息安全和信息技术服务等。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对企业的意义

管理体系本质上是系统推进两化融合的管理方法论,主要是解决信息化条件下企业战略转型“怎么干”、“怎么干好”的问题,而不是“干什么”的问题。其对企业的意义在于:

1、 总结提炼规律:我国广大企业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规律和方法的总结提炼。

2、引导企业发展:系统规范企业两化融合管理,稳定获取预期的两化融合成效。

3、 整体提升产业:全面引导企业实现从单项应用向综合集成跨越,加速产业整体提升。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