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系拆解:两化融合贯标认证标准的核心构成
企业追问 “两化融合贯标认证标准是什么”,本质是想明确达标路径与核心要求。2025 年升级版贯标背景下,标准已形成 “1 主 2 辅 + 分级延伸” 的立体体系,不再是单一文件,而是覆盖 “基础合规 - 能力进阶 - 行业适配” 的全维度规范。
(一)核心标准矩阵:主辅协同的 3 大层级
标准体系以国家级国标为核心,配套行业指南与分级要求,具体构成如下:
|
标准层级 |
核心文件名称 |
发布机构 |
核心作用 |
长尾词关联 |
|
主导国标 |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GB/T 23001-2017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界定贯标基础框架与管理要求 |
两化融合核心标准 GB/T 23001 |
|
配套标准 |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新型能力分级要求》TAIITRE 10003-2020 |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
明确 A 级到 AAAAA 级能力指标 |
贯标分级标准细则 |
|
行业指南 |
分行业实施指南(如化工、装备制造) |
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 |
细化行业特殊适配要求 |
制造业两化融合贯标标准 |
(二)四大核心要素:标准落地的 “硬指标”
所有标准要求最终聚焦于 “数据、技术、流程、组织” 四大要素的协同,这也是审核核心依据:
- 数据要素:需建立主数据管理规范,关键业务数据(如生产、销售)可追溯率≥90%,2025 年新增 “数据质量月度监测” 要求;
- 技术要素:必须部署核心信息化系统(ERP、MES 等),基础级(A 级)需实现进销存数据贯通,流程级(AAA 级)需完成设备联网与数据采集;
- 流程要素:打破部门壁垒,形成 “数字化协同流程”,需保留 3 个月以上的流程优化记录(如生产效率提升数据);
- 组织要素:设立数字化转型专职岗位(如数据管理员),中型企业需成立跨部门项目组,链主企业需建立产业链协同机制。
二、分级细则:从 A 级到 AAAAA 级的核心差异
2025 年贯标标准按 “能力成熟度” 分为五级,不同等级对应差异化要求,目前最高可认证至 AAA 级,AAAA 级、AAAAA 级暂未开放认证。各级核心指标对比如下:
|
认证等级 |
核心目标 |
关键达标要求 |
适配企业类型 |
审核重点 |
|
A 级(初始级) |
基础数字化覆盖 |
1. 实现无纸化办公;2. 核心系统(如 ERP)覆盖单一业务;3. 基础数据可录入追溯 |
小微企业、转型起步企业 |
系统部署证明、基础流程记录 |
|
AA 级(单元级) |
单一领域价值提升 |
1. 某核心业务(如生产 / 采购)KPI 可量化(如库存周转率提升≥5%);2. 月度数据稳定更新 |
成长型中小企业 |
KPI 变化数据、流程优化案例 |
|
AAA 级(流程级) |
跨部门协同与数据贯通 |
1. 多系统(ERP+MES+PLM)集成;2. 跨部门数据实时共享;3. 形成数字化管理闭环 |
规上制造企业、链主企业 |
系统集成证明、数据贯通成效 |
|
AAAA 级(平台级) |
产业链协同赋能 |
1. 搭建上下游共享平台;2. 实现外协订单数字化管理;3. 带动 3 家以上供应商数字化 |
行业龙头企业(暂未开放) |
平台运营数据、协同案例 |
|
AAAAA 级(生态级) |
产业生态数字化 |
1. 供应链全链条企业达 A 级以上;2. 系统与监管统一化;3. 形成产业数字生态 |
超大型集团(暂未开放) |
生态协同成效、标准输出 |
三、行业适配:不同领域的标准落地重点
贯标标准并非 “一刀切”,需结合行业特性调整落地重心,以下为三大重点行业的适配指南:
(一)化工行业:安全与合规优先
- 特殊要求:需实现设备安全数据实时采集(如压力、温度),应急响应流程数字化,数据保存年限≥3 年;
- 适配等级:建议先冲击 AA 级,重点完善 “生产 - 安全” 数据联动,参考德州化工企业 “安全标准化 + 贯标” 双体系建设经验;
- 必备系统:DCS(集散控制系统)+ 安全管理软件,需通过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二级认证。
(二)装备制造业:供应链与研发协同
- 特殊要求: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与 MES 集成,实现研发 - 生产数据贯通,供应商交付数据可追溯;
- 适配等级:中型企业目标 AAA 级,需打造 “研发 - 生产 - 供应链” 全流程数字化,如某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该标准实现交货周期缩短 20%;
- 审核关注:研发图纸数字化归档率、供应商协同平台使用率。
(三)小微企业:轻量化适配方案
- 特殊要求:采用 “小快轻准” 软件产品,如 SaaS 版 ERP + 基础进销存工具,降低转型门槛;
- 适配等级:聚焦 A 级认证,无需追求系统全覆盖,重点实现 “财务 - 销售” 数据联动;
- 政策支持:多地对小微企业提供 “贯标补贴 + 工具补贴”,如苏州对 A 级小微企业补贴 10-20 万元。
四、实操落地:对接标准的 3 阶段实施路径
企业需按 “自评定位 - 核心建设 - 审核准备” 分步推进,确保标准要求转化为实际能力:
(一)自评定位:找准标准适配等级
- 工具使用:通过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https://cspiii.com/pg)完成自评估,生成能力评分;
- 等级匹配:
-
- 数字化基础薄弱企业:优先 A 级,投入 8-15 万元(含 SaaS 工具与咨询费);
-
- 已有系统基础企业:目标 AA 级,重点补充 KPI 量化与流程优化。
(二)核心建设:锚定标准关键要求
- 数据治理:按标准要求梳理《数据资产目录》,确保生产、财务等核心数据权责明确,可借助 DCMM 贯标同步推进,减少重复投入;
- 系统优化:A 级需确保 ERP 正常运行,AA 级需新增 KPI 统计功能,AAA 级需完成多系统集成,避免 “买软件不落地” 的误区;
- 流程重构:以标准为依据,打破 “部门墙”,如某机械企业按标准要求重构 “订单 - 生产” 流程,实现响应速度提升 30%。
(三)审核准备:规避标准不符风险
- 材料清单:体系文件(手册 + 程序文件)、系统运行截图、数据报表(近 3 个月)、流程优化记录;
- 现场审核:需展示系统实际操作,审核老师会核查 “系统数据与实际业务是否一致”,如 MES 生产数据与车间台账是否匹配;
- 常见问题:数据追溯不完整、流程记录缺失,建议提前开展内部自查,参考认证通过率≥85% 的机构指导经验。
五、融合衔接:贯标标准与其他体系的协同
2025 年贯标标准强调与多体系融合,企业可同步推进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一)与 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的衔接
- 协同点:贯标的 “数据要素” 要求与 DCMM 的 “数据治理” 模块高度重合;
- 实操价值:同步推进可减少 40% 的工作量,如某电子企业通过 “贯标 + DCMM 二级” 同步认证,节省咨询费 5 万元;
- 政策支持:德州等地区对双体系贯标企业额外补贴 10% 的费用。
(二)与智能制造标准的衔接
- 协同点:AAA 级贯标的 “系统集成” 要求与智能工厂的 “设备联网” 要求一致;
- 实操价值:贯标达标可作为智能工厂申报的核心依据,如江苏某企业以 AAA 级贯标成果成功入选 “晨星工厂”;
- 审核互认:部分地区实现 “一次审核、双证支撑”,减少企业重复迎检成本。
六、避坑指南:对接标准的 5 大常见误区
- 误区 1:“有软件就能达标”—— 某企业部署 ERP 却未实现数据采集,因不符合 “数据可追溯” 标准未通过,需追加 12 万开发费,实则 A 级仅需确保基础数据录入;
- 误区 2:“追求高等级盲目投入”—— 小微企业冲击 AAA 级,投入 30 万却因流程协同不足失败,建议按 “A 级→AA 级→AAA 级” 分步推进;
- 误区 3:“忽视行业特殊要求”—— 化工企业未部署安全管理软件,因不符合行业适配标准被驳回,需补充系统后重新申报;
- 误区 4:“文件造假应付审核”—— 审核重点核查 “系统数据与文件是否一致”,某企业伪造流程记录被列入失信名单,3 年内不得再申报;
- 误区 5:“认证后停滞不前”—— 标准要求持续改进,监督审核会核查 “数据成效是否稳定”,未达标将暂停证书效力。
七、结语
两化融合贯标认证标准的核心逻辑,是 “以标准引领数字化能力进阶”,而非简单的合规文件。从 GB/T 23001-2017 的基础框架,到分级标准的能力细化,再到行业指南的精准适配,标准始终围绕 “数据驱动、价值创造” 的核心。企业理解 “两化融合贯标认证标准是什么” 的关键,在于看清其 “实操性要求”—— 小微企业靠轻量化方案满足 A 级标准,中型企业以系统集成冲击 AAA 级,链主企业借生态协同布局高阶能力。唯有将标准要求转化为实际的数字化能力,才能让贯标不仅是拿证,更是转型实效的 “硬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