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0日,北京时间晚上9点30分,星舰开始了它的首次轨道级发射。火箭点火成功,脱离发射台,最初的一两分钟,情况看上去不错。然而,2分40秒之后,火箭开始剧烈抖动,出现故障,3分钟后,火箭解体爆炸,最大上升高度为39公里。虽然这次试验发射失败,可能正如马斯克那句话说的——“没有失败就没有创新,如果你没有失败过,那证明你还不够创新!”星舰是SpaceX自行研发的一款两级构型可完全重复使用重型火箭,全箭直径9米,高达120米,箭体材料主要采用不锈钢。
第一个加法创新点星舰一级密密麻麻的安装了33台海平面推力230吨的“猛禽”液氧甲烷发动机发动机,以及3台真空推力高达285吨的真空版“猛禽”,该机也是人类首款实用化的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发动机。超过了前苏联4射4炸的N-1登月火箭,是目前人类并联发动机数量最多的火箭。发动机并联并非简单的“推力不够数量凑”,因为并联数的上升会带来振动、结构、散热、可靠性等一系列问题。动力系统上,全箭共使用了多达36台。
第二个加法创新点星舰二级迎风面贴有上万块非烧蚀隔热瓦,可以耐受进入地球、火星大气层时上千度的严苛高温环境,注意:是上万块隔热瓦,而不是一体式设计,以最大程度上地降低成本。
这是一种典型的“加法创新法”!!!马斯克曾经说过,存在一种好的思维框架,有点像物理学上第一性原理的推理(first principles reasoning),将事情缩减至其根本实质……因此,必须把问题彻底搞明白,才能从中找出那些最基本的东西。然后把基本要素进行组合优化,好的产品就出来了。加法创新法也叫作组合发明法,是指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现有技术、创新点组合到一起,如果产生了新的技术效果(1+1>2的效果),则为组合发明,发明点是该组合后的产品或服务。据统计,近代科技创新成果中60%—70%与组合创新有关。在进行组合发明创造性的判断时通常需要考虑:组合后的各技术特征在功能上是否彼此相互支持、组合的难易程度、现有技术中是否存在组合的启示以及组合后技术效果等。加法创新法,一般按照如下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列举出产品或服务想要增加的结构或功能;第二步,选择能够借鉴的其余产品或领域的结构或功能进行叠加;第三步,分析增加之后的效果,有什么好处?满足什么需求?有价值吗?有人需要吗?市场容量如何?推广前景如何?第四步,如果认定增加之后的产品或服务有创新,考虑实施和产业化的可行性。如何才能认定组合发明具有创造性呢?在对创造性要求较高的发明专利审查领域,各国专利局给出的回答基本一致:如果组合的各技术特征在功能上彼此支持,并取得了新的技术效果;或者说组合后的技术效果比每个技术特征效果的总和更优越,则这种组合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发明具备创造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加法创新不是简单的“1+1=2”,而是要争取成为“1+1>2”的局面,即在将已知的技术方案在进行组合后,在保证原有各项技术方所具有的技术效果的基础上,本申请还具有额外的有益技术效果,就可以根据额外技术效果这一点作为支撑本申请具备创造性的关键点。加法创新法的一个升级版是“自组合创新法”,更多的是通过人工重现自然界的微观世界中协同创新的过程,且伴随着科技创新的微观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和发展,“自由创新法”的创新作用日显突出,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在智慧芽数据库检索后发现,在SpaceX公司星舰加法创新法的过程中,并没有申请相关的专利。
马斯克曾多次表示空间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不会去大批量地申请技术专利,其表示申请专利是弱者的行为,只有对自己技术储备壁垒非常有信心的人,才不会去用专利封锁后来者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