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视频的主题是《上市公司ESG发展建议》,华测ESG与绿色金融中心的总监孙老师将会围绕"上市公司ESG工作到底需要做什么?究竟怎么做?"这一主题,给大家带来细致的讲解。
01、上市公司ESG发展建议
孙老师在视频中给出我们企业两点建议:
第一,整合监管机构要求、国际标准、ESG评级机构需求,发布ESG报告。实现结构化信息披露,一本报告满足信息披露、投资者沟通、内部管理、风控、品牌传播等多种需求。报告的用途:最重要的是编制出来的报告能满足监管机构的信息披露要求,其次就是和投资者沟通的手段和途径,提升了内部ESG管理的水平,帮助企业识别和控制风险,促进品牌传播。
第二,建议各企业建立全面的ESG管理体系,逐步提升ESG绩效管理。
02、报告编制的流程
我们可以把报告编制工作分为启动、收集、撰写、发布四个步骤。
前期需成立ESG报告编制小组,明确报告的目的和受众,确定报告覆盖的主题和范围,实质性议题的界定,确定报告的结构。建立指标体系、收集数据和信息,收集与ESG主题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这可能涉及公司的理念、制度及举措、可持续发展指南等。
然后根据报告结构和内容,撰写报告的各个部分。确保用清晰、准确和易于理解的语言描述公司的ESG实践和绩效。
同时,需要进行编辑和校对,确保语法正确、逻辑连贯,并保持一致性。
后期,在报告编制工作完成后可以选择对报告进行第三方审验工作增加报告的可信度和透明度,最后完成报告的审核后,将其发布和传播,这可以通过公司网站、报告门户网站、社交媒体、新闻稿、会议和研讨会等渠道进行。
03、报告的结构
报告的结构一般分为开篇、主体、和附录三个部分。
开篇主要涉及到董事长、管理层的致辞,企业的简介和关于本报告引用的标准、涉及的时间范围、报告的主体和边界。
附录的部分则涉及到我们企业的关键绩效数据、指标索引、第三方鉴证、意见反馈,指标索引便于读者在阅读报告的过程快速的定位到某一块内容,第三方鉴证则提高了报告的可信度。
报告的主体目前有三种确定方式,分别是按港交所指引的要求、按利益相关方、按相关议题。
04、资料收集
在资料收集方面,若某些关键绩效指标无法收集到近3年的全部数据,请提供现有数据,缺失数据附上“无法收集”字样,并简要说明原因。
统计的数据以全公司为统计口径,覆盖集团公司及分子公司,归属部门应确保数据的数值、统计范围等方面准确和统一。
在定性资料收集方面需求协调好各个部门,清晰的告诉每个部门需要提供的资料内容,资料没有严格字数要求,但资料应详细体现公司在相关议题、指标方面的理念、制度及举措。图片资料能起到一个很好的辅助阅读的作用,尽量美观清晰。
05、总结
建议企业编制ESG报告,编制报告需满足信息披露、投资者沟通、内部管理、风控、品牌传播等多种需求。
建议各企业建立全面的ESG管理体系,企业需要加强对ESG的认识,开展参加内外部的ESG培训、活动等,将ESG理念融入到日常的工作中。
提升ESG管理,从战略层面进行ESG规矩并搭建ESG组织架构,明确ESG岗位的职责分工,制定ESG相关的目标,逐步提升ESG绩效管理,使企业在同行中保持领先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