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北交所上市,对专利有明确要求,现在连创业板也对专利要求这么严格了吗?
1、汉桑科技共拥有103项专利,发明专利授权30项,专利数量远不及同行业可比公司,技术创新性遭深交所问询。
2、汉桑科技自称“行业领先”,被深交所要求披露具体依据,自己反而同时消减了一半的研发团队。
【一、背景】
凭仗多年外贸的行业经验,1998年5月,王斌成立了南京汉桑实业有限公司(汉桑科技前身),一步步打通了专业智能音频产品从研发设计到产品落地的全流程。
经过多年的发展,汉桑科技已成长为拥有近两千名员工、年营收超10亿元的音频消费产品ODM厂商。随着规模的扩大,2018年,王斌启动了汉桑科技的境外上市计划,通过设立BVI境外持股平台公司的方式,完成了海外红筹结构搭建。
然而不到两年,2020年底,她又选择拆除海外红筹结构,并于2022年10月转道A股,与中金公司签订上市辅导协议。在经历2021—2022年业绩的高速增长后,2023年6月,汉桑科技正式申报创业板获受理。
【二、IPO被问询】
除了成长性,“创新性”也一直是创业板的鲜明属性,创业板始终坚守“三创四新”板块定位,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支持和鼓励创新创业企业在创业板上市。
汉桑科技在招股说明书中称,公司具备高端音频领域的创新性核心技术,产品性能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是一家行业领先的高端音频产品和音频全链路技术解决方案的综合供应商。
然而事实上,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相比,无论是在研发费用率上还是已取得的专利数量上,汉桑科技似乎都难以与同行相抗衡。
对此,在首轮问询函中,深交所要求汉桑科技说明专利数量与同行业可比公司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技术创新性以及招股说明书中披露“行业领先”的具体依据。
汉桑科技回复称,发明专利数量相对较少,主要是公司多年来主要通过技术诀窍的方式进行技术保护,未重视专利申请工作。
这样的答复,并没有获得深交发发审委的认可。
汉桑科技还称,公司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存在差异化竞争优势,产品的多项关键技术指标优于行业内同类型产品,目前多项研发成果已转化成为专利技术,研发能力与产品设计能力均在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
更可笑的是,技术创新性遭问询后,汉桑科技非但没有加大技术人才招聘力度,反而削减了自己的研发团队。
所以,汉桑科技的这次科创板IPO之旅,大概率会终止!
【三、创业板上市科创启示】
创业板虽然没有像科创板那样明确规定专利数量的硬性指标,但创新、创造和创意的衡量标准离不开专利的数量及其先进性。特别是发明专利,作为衡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创业板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根据过往案例及审核实践,创业板上市企业通常需要拥有一定数量的发明专利,以体现其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具体数量因企业所在行业、技术特点等因素而异,但一般而言,拥有与主营业务紧密相关的发明专利是企业上市的基本条件之一。
创业板对拟上市企业的专利要求主要体现在数量、质量、关联性、布局与战略以及信息披露与合规性等方面。企业在准备上市过程中,应充分重视专利工作,加强技术创新和专利布局,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上市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