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

集成电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2025-03-05 21:16:38  来源: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知识产权领域原创作者:傅启国 邓雨亭  浏览:0

01、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摩尔定律”表明产业技术更新迭代快是集成电路产业的突出特征。集成电路产业涉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等绝大多数知识产权类型,知识产权保护需要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而法律存在天然的滞后性,这与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发展快的特点之间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冲突。知识产权法律的完善难以跟上产业技术发展的速度,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利、商业秘密等法律存在较为迫切的修订完善需求。

对于产业特有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目前仅有一部行政法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和基于该条例制定的两部部门规章,二十多年来一直未作修订,现行法律规范存在立法位阶偏低、行政授权确权机制不健全、行政制裁力度不够和刑事处罚措施缺失等较为突出的问题[16],给司法实践中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侵权纠纷案件的法律适用带来了诸多困扰。

02、产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有待加强

集成电路产业的技术研发成本高昂,但侵权成本很低,违法收益又很高;侵权行为十分普遍,但司法对集成电路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

一方面,民事追偿手段未能充分弥补权利人遭受的损失和有效防止侵权人重复侵权、恶意侵权。有研究表明,即使在最先明确惩罚性赔偿法律制度的商标领域,法院审结的侵犯商标权纠纷案件中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案件占比也不足千分之一,可见,惩罚性赔偿制度在知识产权司法实践中的运用还相当稀少,具体到集成电路产业也不例外。作为资金密集型产业,集成电路企业常常由于知识产权被侵犯而遭受重大损失,若投入大量时间、金钱等维权成本后却得不到充分地赔偿,那么其持续创新的热情必将大大减退。

另一方面,刑事惩戒手段未能对侵权人和潜在侵权人产生足够的震慑作用。实践中相关行政执法机关在办案时,仍不同程度存在“有案不移”“以罚代刑”等问题[18],而集成电路产业的知识产权案件往往专业技术性又很强,案情复杂,办案难度高,检察机关人员由于缺乏案件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难以及时介入、提前介入和引导侦查,导致检察机关无法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和处理案件进行有效的监督。

03、专业知识产权鉴定机构供给不足

集成电路产业的上游设计环节和中游制造环节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涉及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专利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具有显著的技术性特征,产业知识产权纠纷处理往往需要专业的鉴定机构进行技术鉴定,但目前能够提供相关鉴定服务的机构稀少,机构的建设发展也较为缓慢。而且,知识产权方面的鉴定机构不仅数量少,费用还十分高昂,如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涉及的计算机软件源代码鉴定费用是按代码条数收取的,而一般的软件均有上万条代码,鉴定费用动辄高达十多万元[19]。对于价格较高的芯片,鉴定费用会更加高昂,在维权收益没有较好预期的情况下,集成电路企业往往难以承受如此高的鉴定费用。

除此之外,在专利权或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侵权纠纷中,被控侵权人常常会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起涉案专利的无效宣告请求或涉案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撤销意见,启动相关的确权程序。在专利无效宣告程序中,往往也需要对涉案专利的相关技术问题进行鉴定,在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撤销程序中,常常也需要对涉案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部分区域是否具有独创性、申请登记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复制件的独创性与芯片样品中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独创性是否一致等问题进行鉴定,确权程序中产生的技术鉴定需求也进一步加剧了鉴定机构不足的矛盾。

04、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待增强、布局能力亟需提升

《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中数据显示,企业规模越小,在遭遇侵权后不采取任何措施的比例越高。不少小微集成电路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很薄弱,不管是研发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没有认识到知识产权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没有申请知识产权的计划和进行知识产权布局的规划。

部分中小型集成电路企业已经积累了专利、商标、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知识产权成果,但在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转化运用、保护等方面的能力亟需提升。尤其在知识产权布局方面,企业在申请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登记等过程中存在盲目性和零散性,缺乏有针对性、策略性和前瞻性的谋划,致使由研发成果转化而来的产品存在较高的被抄袭风险。以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为例,企业对于研发过程中产生的技术创新成果不清楚该如何选择适合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对于不同种类的芯片,不知是否有必要都申请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对于已经获得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保护的芯片,不知是否有必要对相关固定程序继续申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对于特定的技术创新成果,不知该作为商业秘密来保护,还是通过申请专利来保护。

以上内容选自《中国发明与专利》2024年第11期 第4-12页:《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其机制优化研究》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