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经营服务认证

什么是合同能源管理服务认证?

2022-12-09 15:24:01  来源:商品经营服务认证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10

服务认证的对象主要是企业服务流程方面是否达标,是基于顾客感知,关注组织质量管理和服务特性满足程度的新型认证制度,目前批准的服务认证项目包括:售后服务认证、合同能源管理服务认证、节能技术服务认证、碳中和服务认证等。相信大家已经对售后服务认证体系不陌生,但是对其他服务认证体系仍存在疑问,本期将介绍“绿色认证、低碳发展”中重要的认证项目——合同能源管理服务认证。

什么是合同能源管理?

合同能源管理又称能源服务,是国际上一种先进的能源管理模式,通过对客户能源的全部或某些方面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测、诊断和分析,找出客户能源使用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提出经济适用的改进或改造方案,并经客户同意后组织实施节能改造方案,从而系统优化、节能降耗、节省能源开支的目的。

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企业已达4175家,从业人员突破40万人。但是这个行业现阶段仍然存在技术创新不足和企业竞争实力偏弱的难题,现阶段节能服务企业产值超过10亿元的只有6家,超过5亿元的有18家,超过1亿元的有83家。2012年,中国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已经从2011年1250.26亿元增长到1653.37亿元,增长32.24%;合同能源管理投资从2011年412.43亿元增长到557.65亿元,增长35.21%。全年实现节能达1828.36万吨标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4570.9万吨。

国家支持和鼓励节能服务公司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开展节能服务,享受财政奖励、营业税免征、增值税免征和企业所得税免三减三优惠政策。合同能源管理的推行会影响八个重点高耗能行业,包括钢铁、水泥、冶金、焦炭、电石、煤炭、玻璃、电力行业。而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八大高耗能行业的产品单位能耗更是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所以,从未来节能服务的市场来看,合同能源管理的市场前景广阔。

NO.1、合同能源管理定义

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项目的目标,节能服务公司为实现节能目标像用能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费用。

NO.2、主要模式

·节能效益分享型:

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共同分享节能效益。

·能源费用托管型:

用能单位将能源费用托管给服务公司,共享节能效益。

·节能量保证型:

需要达到相应的节能量,用能单位再支付费用。

合同能源管理服务认证

​合同能源管理服务认证是依据RBT 302-2016 《合同能源管理服务认证要求》,合同能源管理服务认证主要用于体现企业的专业程度以及实力的证明,让企业发展的更好;按照节约能源为主要目的,能加大合作单位的稳定性,能得到合作企业的信赖,也能参与招标投标给公司带来中标的机会和优势。

NO.1、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19039顾客满意测评通则

GB/T 24915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

GB/T28750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通则

NO.2、术语和定义

合同能源管理:

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项目的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为实现节能目标向用能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润的节能服务机制。

合同能源管理服务:

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实施的服务。

节能服务公司:

提供用能状况诊断、节能项目设计、融资、改造(施工、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等服务的专业化公司。

《合同能源管理服务认证要求》

合同能源管理服务认证是对节能服务企业服务能力的证明,是国家认可的综合实力的资质;开展合同能源管理服务认证的目的在于全面地评价节能服务公司的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水平,为国家、地方及相关方有关合同能源管理政策措施及市场行为提供依据,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利益相关方的顾虑,提高节能服务公司所提供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的市场认可度和竞争力,引导行业整体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服务绩效的提升。

▼企业认证的意义

1、证明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行业竞争力。

2、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对企业的信赖度等。

3、帮助企业提升服务水平,规范服务过程。

4、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在一些项目招投标过程中,认证资质是重要的加分项,甚至是项目招标的准入要求。

Q合同能源管理认证范围A

认证是从企业的服务能力、服务过程、服务结果三个方面进行评估,对于企业的,服务质量、团队能力、技术水平等进行标准化。

= 认证流程 =

流程一:申请认证

流程二:准备材料

流程三:现场审核

流程四:综合评定

流程五:下发证书

流程六:监督审核

流程七:到期复评

认证等级:

AAA

AAAA

AAAAA

碳中和服务认证样本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