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创新魔方”系列文章——用经济学的理念去分析解读政府的制度、法律、法规和企业与专利相关的行为,可以帮助我们在深层次的角度理解专利,并充分掌握和利用好这个工具,并能够拨云见日。
关键词:易耗品耐用品 长期价值 短期价值
一、易耗品和耐用品
经济学中,所谓的易耗品,就是指代能一次性消费完毕的物品,它能够在一个较短的时间段内发挥其价值,属于短期价值。
耐用品恰恰相反,它提供的服务、发挥的功能,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慢慢发散出来,属于长期价值。
专利,是易耗品还是耐用品呢?
很奇怪,道理上,保护周期达到10-20年的专利,应该是个耐用品,但是有时候它又是个易耗品。
这取决于你申请专利的目的和使用用途。
二、通常情况下,专利是个耐用品
经济学上说:专利激励,是引起一个人或一个主体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激励或惩罚的预期)。
申请专利的目的,一般而言,就是为了保护其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发明创造,既然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肯定看重的是未来能够发挥其保证产品或服务获取一定时间内、一定区域上的垄断地位后,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享受其带来的价值。
专利的耐用性还表现在受专利权的稳定性的影响,是指专利在授权后,对抗专利无效请求的能力。
专利的耐用性还表现在受专利权的维持意愿的影响,如果你的专利在获权后没有没有缴纳维持年费,又没有按期恢复,专利权自然就不存在了。
专利的耐用性还表现在受专利布局的影响,如果你的专利布局不合理,非常好规避,那么专利壁垒的作用起不到,就相当于没有耐用性了。
专利的耐用性还受技术周期的影响,如果你布局的专利技术已经被新技术完全替代了,价值自然就降低了。
三、Sometimes,专利是个易耗品
人类是一种趋理性的动物,他们会不断地寻找对自己有利的切入点,并且这种利益最好是短期就能变现的,这时候的专利就是易耗品。
对于专利申请而言,很多时候只需要发挥其一次性的价值即可,这时,专利就成了易耗品。
比如:
为了先于竞争对手获得同一个技术的申请号,会先以一个不太完善的方案去申请专利,之后再以此为优先权进行完善,这时在先申请的专利就成了易耗品;
为了避免对手申请专利对自己造成影响,提前公开其部分专利技术方案,策略性公开地申请的专利也属于易耗品;
为了获得国家对专利申请的补贴,而大量申请低价值专利,补贴拿到了就达成目的了,这也属于易耗品;
为了获得职称评定而申请的专利,职称评定用完了就束之高阁或放弃,这样的专利也是易耗品;
为了高新减税而申请或购买的专利,高新评定用完了就束之高阁或放弃,这样的专利也是易耗品;
国家“蓝天行动”瞄准的专利,还没审查就大量的主动撤回,这样的专利更是易耗品
……
当然,上述所举的例子中,专利作为易耗品不一定都是负面的,也有其作为易耗品的正面意义,如下例子所示:
【专利易耗品的典型价值——美国的临时申请】作为临时申请提交的可以只是披露发明思想的草稿性说明文件,甚至可以是科技论文或者实验总结,其无须对待正式申请的各种形式要求,无须撰写权利要求。
临时申请不会经过实质审查,也无须提交信息披露声明。
临时申请的费用低廉,官方费用只有360美元,如果申请人是小实体则只需要130美元。
临时申请不能主张任何专利申请的优先权。
临时申请在提出后一年内如果不能转为正式申请,临时申请将既不会公布,也不会具有任何效力。
专利届满日的起算点并非以临时申请的申请日为起点,而是以正式申请的申请日为起点。
临时申请以其提交文件和办理手续简单的特点,成为很多美国专利申请人的首选。
总之,在经济学中,虽然说,不管是作为耐用品的专利,还是易耗品的专利,存在即合理。
但是,我们还是要从专利制度的本源来看,专利本身就是为了鼓励创新、鼓励发明创造作为耐用品长期运用的一个激励制度,我们要坚持:质量优先,以质取胜,“耐心决定利率,利率影响价值”。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标签: 专利里的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