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26000认证

ISO26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新时代

2023-10-05 07:44:14  来源:ISO26000认证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0

ISO26000: A New Era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作为第一个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的、比较全面规范组织社会责任行为的指南标准,ISO26000不仅将在更大范围内加速推动社会责任的实施,也将成为社会监督组织行为的工具,而它所极力推崇和弘扬的“更为全面、深刻的社会责任理念及其本身与时俱进的实践品质”,对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是否提供了一种更具持续性、也更富竞争力的发展模式和有益思考?

ISO26000来了。

9年前,中国加入WTO的时候,很多人喊:“狼来了”。再后来,有人说:应该“与狼共舞”。如今,“狼”已经融入中国经济发展体系,没有人再拿“狼”说事了。

9年后的2010年11月1日,ISO26000来了,人们还会再喊“狼来了”吗?ISO26000是“狼”吗?

今年6月,广州一家服装企业的老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ISO26000主要是由西方国家制定,是西方标准,这里面存在一个贸易保护和贸易壁垒的问题,因为这个标准的制定权和话语权被西方国家掌握,“什么东西行,什么东西不行,由他们说了算,这对于被这个标准牵着鼻子走的国家来说,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而根据本刊记者的调查和了解,ISO26000在起草过程中,包括中国在内的90多个国家的400多名专家共同参与了制定工作。我国专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意见和建议,并得到了采纳,例如:关于社会责任原则问题,在其总则部分增加应用该标准时,建议组织要考虑社会、环境、法律、文化、政治和组织的多样性以及经济条件的差异性,同时尊重国际行为规范。

ISO26000仪式上,国际标准化组织再度明确表示,制定ISO26000的目的是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和公平贸易,反对将ISO26000用作贸易技术壁垒的工具。

本刊于2010年10月开始面向企业、政府、专业机构、学校随机发放有关ISO26000的调查问卷,共回收问卷115份,调查结果显示:75%的人认为ISO26000对中国有一定影响,14%的人认为影响很大,仅有2%认为没有影响。而高达68%的人认为是积极影响,仅有2%的人认为是消极影响,而30%的人则表示说不清楚。

ISO26000――开创组织管理领域新篇章

企业社会责任从诞生到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已经历了近百年时间,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国际社会已经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社会责任运动浪潮。但到底什么是社会责任,又该如何实践社会责任,长期以来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定义和可供参考的模式。

“ISO26000最大的意义在于它将企业社会责任 (CSR) 推广到任何组织形式的社会责任 (SR) ,并在全球范围内统一了社会责任的定义,明确了社会责任的原则,确定了践行社会责任的核心主题,描述了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将社会责任融入组织战略和日常活动的方法。”德国经济合作与发展部企业社会责任国际专家、本刊首席顾问和首席社会责任专家孙继荣教授表明了他的观点。

作为ISO26000课题组中国专家组成员,本刊副社长殷格非参与了ISO26000的制定过程,他说:“ISO26000是第一个真正关于社会责任领域的全球标准。该标准历经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成员国三轮投票,其中最后一次投票共有77个国际标准化组织成员国参加。在全球各种社会责任规范和规则中,这种国家参与的代表性也是空前的和无与伦比的。”殷格非认为,ISO26000将开创管理领域的新篇章。ISO26000虽然只是一个自愿性和非认证的标准,但从ISO9000到ISO14000.再到ISO26000. 标志着组织管理范式从质量管理为中心到环境管理为中心,转变到以社会责任管理为中心的全面责任管理阶段。组织管理开始进入到社会责任管理的新时代。

中国企业联合会雇主部副主任程多生说:“ISO26000的开发制订,既可看作社会责任运动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可视为各利益相关方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

“而对正处于转型期的我国来说,ISO26000的意义将更为显著地体现为形成一种高度自律的责任意识和科学发展的担当意识,进而助力经济增长方式的最终转变。”程多生说。

七项原则与七大主题:奠定社会责任基础

据介绍,ISO26000工作组专家经过激烈而充分的争论,最后提出了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应该遵守的七项原则,即:担责原则、良好道德行为原则、透明原则、尊重利益相关方关切原则、尊重法治原则、尊重国际行为规范原则、尊重人权原则。虽然工作组专家对究竟社会责任原则应该包括什么存在不同看法,但应该承认,这七项原则构成了今后理解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

此外,我国专家提出的重要建议得到了采纳,被写入其第四章社会责任原则总则部分――“应用该标准且遵守国际行为规范时,需充分考虑社会、环境、法律、文化、政治和组织的多样性以及经济条件的差异性”。

近年来一直从事ISO26000研究的专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高祖贵告诉记者:“我们认为‘尊重差异性’非常重要,这才能使得ISO26000在众多发展情况不同的国家中推行,具有可操作性。”

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责任究竟应包含哪些议题有极不相同的认识。ISO26000将社会责任核心主题归纳为7个方面,即组织管理、人权、劳工实践、环境、公平运营、消费者问题以及社区参与和发展等。其中人权部分包括公民和政治权利、社会经济和文化权利、弱势群体权利以及工作中的基本权利。

采访中程多生介绍说,“这些内容是在当前条件下,各方对一个社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内容的归纳,既是对过去社会责任活动的经验总结,也是未来一个时期社会责任活动的方向。社会责任活动可以不限于这些内容,一个组织也未必将所有七项内容都同时当做自己履行社会责任的重点。”

本刊ISO26000问卷调查统计数据表明,对于ISO26000的主要原则和核心主题,九成以上的调查对象未能准确填写,来自科研机构的调查结果明显高于政府、机构和社团组织。来自于程多生的分析认为,“目前,企业和政府的相当一部分人,对于ISO26000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深刻,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对政府、企业、包括高校等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将是面对ISO26000首先需要做好的工作”。

中国有关部门明确表示,该标准的,将有利于明确社会责任的定义和内涵,统一社会各界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理解,为组织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可参考的指南。

从CSR到SR:ISO26000影响更广泛

第一次在全球统一了社会责任定义的ISO26000.明确了社会责任的原则,确定了社会责任的核心主题。与之前众多的国际倡议、标准、指南等推动社会责任发展的工具相比,ISO26000对社会责任各个方面的议题,进行了全面、清晰地阐释,并描述了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将社会责任融入组织战略和日常活动的方法。

将企业社会责任 (CSR) 推广到社会责任 (SR),这意味着,ISO26000适用于所有私立、公立和非营利部门的组织,不论其大小,也不论其运营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看似一个英文字母差别的改变,实则不简单。

对此,高祖贵认为,从CSR到SR,“将社会责任提到了更为广泛的影响程度,对社会责任是一种良好的推动,标志着社会责任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ISO26000影响广泛所形成的社会责任推动力,也得到了其他专家的认同。

李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重点研究基地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中心副主任,曾作为中国产业组专家赴哥本哈根参加ISO26000工作组第八次全体会议。她指出,这一改变将促使企业之外的组织更多地考虑社会责任的履行。比如,一个NGO在开展一个项目的时候,也需要和其利益相关方进行有效沟通,要保证项目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同时要考虑组织在7个核心主题方面的表现,根据其项目特点和组织特点来选择核心主题下的相关问题。“任何一个组织在其运行过程中都可以参照ISO26000.以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和方式来开展工作。”

孙继荣教授指出,ISO26000使得不同国家、地域和不同形式组织之间,对社会责任的原则、对社会责任的主题、活动领域,有了一个基本共识平台。“这也为社会责任在全球的共同实践和国际范围内相互比较建立了基础。”

然而,恰恰是这种普适性,一方面促进全球对社会责任的共同理解,按照社会责任的最佳实践,向全世界愿意应用ISO26000的所有组织,提供一个有助于践行社会责任的框架性指南;另一方面,如何让一个全球性通用文件能够在不同部门和地域发挥最大程度的实用性,则是ISO26000需要面对的考验。

制定过程缓慢:充满利益冲突和平衡

据了解,为了保持各国利益相关方类别之间的平衡和控制起草工作组的规模,ISO规定各成员国仅能在每个利益相关方类别分别推荐最多两名正式专家和最多两名观察员。即便是如此严格控制,参加起草工作的专家数量仍呈不断增长趋势。这种起草规模,在ISO单项国际标准的制定历史中,可谓史无前例。

由于起草工作组规模如此庞大,并且社会责任本来就是一个颇具争议且异常复杂的领域,仅在起草工作组内达成一致都是一个异常艰难且花费很长时间的事情,因此,ISO26000的制定进程一直显得比较缓慢。

“自2005年召开第一次起草工作组会议,ISO26000起草工作组在全球五大洲共召开了8次大会,有来自全球90多个国家和40多个各类组织的400多名专家先后参与其中,他们分别代表消费者、政府、行业、劳工、非政府组织及服务、研究、学术、其他(SSRO)等6个不同的利益相关方群体。”程多生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国家派专家先后加入到ISO26000的起草和制订中来,一方面有利于保证最大限度地代表各利益相关方的意志和真实诉求,但因在一些问题上各利益相关方僵持不下,同时也进一步加大了研讨工作的难度和时间跨度。

由于制订非管理体系标准在ISO还是第一次,ISO官员在会议期间就表示,究竟标准将会是什么样子,还要看会议讨论的情况才能确定。而社会责任的性质决定了这个标准的制定过程也将是各方利益冲突和平衡的过程。事实上,自第一次工作组会议开始,几乎在所有问题上,各方观点都有相当大的分歧,几个主要文件的形成,都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甚至会议举办城市的选择也是有关方面争执和妥协的结果。

在李丽看来,世界各国之所以如此重视ISO26000制定工作,主要是因为它可能会对各国未来的国家利益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为此,该项国际标准在制定过程中,自始至终充满了利益的矛盾和博弈。

高祖贵在采访中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ISO此次制定的ISO26000超出其一贯的技术、经济、产业领域,而将对象扩展到社会各个行业各个领域,超出其组织已有经验,这本身有难度;其次,标准制定参与者众多;再次,各国家为维护各自的利益,在一些问题上分歧较大。”

ISO26000的影响:积极还是消极?

ISO一再提醒,ISO26000是一个指导性文件,不用于认证,也不是管理体系。但作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O26000将成为企业和所有社会组织衡量自身行为的工具,也将成为社会监督组织行为的工具。

那么,ISO26000是否会增加组织的负担,带来负面的影响?

在这一点上,国内外专家都有不同的看法。

国际受雇员工组织(IEO)副秘书长Brent Wilton表示,ISO26000内容繁复,而且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与跨国企业难以做到。他认为ISO26000纲要内容难以发挥用途,不容易使用。

Francesco Marchi是欧洲纺织品及成衣协会(Euratex)的主席,他将ISO26000形容为“积极的行动”,但也认为要做到并不容易。Marchi表示Euratex愿意将上百条不同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转换为一个获得全球共识的基准。

来自国际纺织品及成衣局(ITCB)的执行董事Munir Ahmad指出,一旦ISO26000成为全球采用的标准,尽管是自愿性的,都可能会产生影响,对贸易造成障碍。采用这套标准的厂商可以利用它来作为行销工具,如此一来将对贸易形成限制。例如采用这个标准的成衣制造商就可以比其他厂商要求较高的价格,对其他制造商形成压力。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主任钟宏武认为,ISO26000将带来的影响性质及其程度,取决于其是否被认证性推行。他指出,如果政府并不将ISO26000转变为标准认证,那么其自愿性、非管理体系的性质并不会对各组织产生明显的影响。“如果认证,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同时,他指出,中小企业、外销型企业以及终端消费行业面临的压力将更大。

与钟宏武持相似观点,李丽表示,ISO26000的影响取决于怎样被理解和使用。如果ISO26000被用作一个自愿性指南,由各类组织依据自身实际情况来使用,而不是被动接受或者被要求认证、审核,则对企业来说将具有积极意义。否则,消极影响可能会体现出来。

与以上两位专家强调外在因素的影响不同,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李仲学认为,“ISO26000反映的是伦理、价值观问题,必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否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基本上取决于认识主体(组织)的目标、价值观。”

高祖贵这样描述对ISO26000推行的预见:“就跟法律一样,事实上约束的只是那些违法的人,如果组织在其指导下履行了社会责任,ISO26000没有任何约束作用,相反,会得到更多的认可,是能够在竞争中为组织加分的。”

可以看出,ISO26000将对组织带来的影响,存在其被推行的方式和组织应对的态度这内外两方面因素。

10月16日,欧莱雅中国副总裁兰珍珍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说,ISO26000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社会责任的发展格局。此外,这个标准也将对气候变化等敏感话题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其实对于一个本身就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而言,这个标准的出台更可以看做是一个机遇。

广东兆位力制衣厂厂长张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ISO26000标准出台后,反过来对企业也是一种动力。因为这个标准的出台提醒着企业更多地来考虑用工福利、员工待遇,提醒企业更加注意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

但是另一方面,他也坦言了自己的压力:“我们出口劳动密集型企业目前的处境很尴尬,利润空间微薄,如果过分强调员工福利待遇,企业就几乎无利可图,企业经营将会出现困难。”

高祖贵指出,“‘尊重差异性’,就可以在这里充分体现。基于各组织自身发展和所处情况的不同,ISO26000提倡的是各组织尽可能地履行社会责任。”

如果说面对ISO26000的到来,组织立足正确认识并自觉参照履行责任,将约束转为砝码尚为一件可控的事情,基于ISO26000制定的各种认证标准将在推广中带来的影响,则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