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HS 认证是什么认证?2025 年新规解读与企业合规指南
在电子电气产品进出口贸易中,许多企业都会面临这样的困惑:ROHS 认证是什么认证?为什么客户突然要求提供 ROHS 合规证明?深圳某电子配件厂就因未能及时理解 ROHS 认证要求,导致价值 200 万元的货物在欧盟港口滞留,最终支付高额整改费用才得以通关。2025 年 8 月《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要求》(GB 26572—2025)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 ROHS 管控进入新阶段。本文将全面解析 ROHS 认证的本质内涵、核心要求及 2025 年新规变化,帮助企业建立正确的合规认知。
一、ROHS 认证的本质:从环保指令到强制标准的演进
1.1 ROHS 认证的定义与立法初衷
ROHS 认证全称为 **《关于限制在电子电气设备中使用某些有害成分的指令》**,是一项旨在限制电子电气产品中有害物质使用的环保管控制度。其核心立法目的是通过规范铅、汞、镉等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从源头减少电子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这项制度最早由欧盟于 2003 年推出,经过多次修订后形成当前的管控体系,已成为全球电子电气产业绿色发展的基础性标准。
中国自 2006 年开始引入 ROHS 理念,历经推荐性标准阶段后,于 2025 年 8 月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 GB 26572—2025,标志着我国 ROHS 认证从自愿性向强制性的根本转变。该标准由工信部牵头,联合 60 余家单位历经 16 个月研制完成,通过 3 万余次试验验证,确保了技术要求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1.2 从推荐到强制:中国 ROHS 认证的发展历程
我国 ROHS 认证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2006-2011 年的探索期,主要参考欧盟标准建立初步框架;2011-2025 年的推荐性标准期,实施 GB/T 26572—2011 推荐性标准,以企业自愿执行为主;2025 年以后的强制实施期,GB 26572—2025 升格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对企业形成法律约束力。
这一演变过程反映了我国对电器电子产品环保管控的不断强化。与推荐性标准相比,2025 年强标不仅扩大了管控物质范围,更重要的是通过法律手段确保执行力度,企业违反标准将面临行政处罚,这使得 ROHS 认证从 “可选项” 变为 “必选项”。
1.3 监管主体与法律依据
ROHS 认证的监管体系体现了多部门协同管理特点: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标准制定与行业管理,生态环境部侧重环境影响监管,市场监管部门负责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这种分工机制确保了从生产到回收的全链条管控。
其法律依据包括《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和 GB 26572—2025 强制性国家标准。根据规定,列入管控目录的产品必须满足有害物质限值要求,否则将依据《标准化法》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将被纳入信用黑名单,影响企业市场准入。
二、ROHS 认证的核心管控要求与适用范围
2.1 10 种管控物质与限值标准
2025 年 ROHS 认证明确管控10 种有害物质,分为两大类:
- 重金属元素(4 种):铅(≤1000mg/kg)、汞(≤1000mg/kg)、镉(≤100mg/kg)、六价铬(≤1000mg/kg)
-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6 种):多溴联苯(PBBs)、多溴二苯醚(PBDEs)、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邻苯二甲酸二 (2 - 乙基己基) 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
其中 4 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为 2025 年新增管控项目,主要用于塑料增塑剂,长期接触可能干扰内分泌系统。这一调整使我国 ROHS 管控物质与欧盟保持一致,有利于产品进出口贸易。
2.2 适用产品范围与分类
ROHS 认证主要适用于额定电压≤1000V 的电子电气产品,重点覆盖六类整机产品:
- 计算机、服务器等信息技术设备
- 电视机、显示器等音视频设备
- 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
- 电冰箱、空调器等家用电器
- 灯具及照明设备
- 电动工具、医疗电子设备等
标准对每种产品都规定了具体的均质材料拆分要求,通常每种整机产品需拆分为 400-600 种均质材料分别检测。这种精细化管控确保了有害物质不会通过复杂组件被隐藏。
2.3 合格评定与标识要求
ROHS 认证采用两种合格评定方式:
- 自我声明(SDOC):企业自行检测或委托实验室检测,签署符合性声明并保存技术文档
- 第三方认证:由具备资质的认证机构出具认证证书,获证产品可使用中国绿色产品标识(CGP)
2025 年新规创新引入数字化标识要求,企业可通过二维码或电子屏幕显示产品有害物质信息。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可查看:①产品环保使用期限 ②各均质材料有害物质含量 ③检测报告摘要等内容。手机等智能终端需在系统设置中内置认证标志板块,方便用户查询。
三、2025 年 ROHS 认证新规的关键变化
3.1 强制性升级带来的合规压力
GB 26572—2025 从推荐性标准升格为强制性标准,带来三大变化:一是管控要求具有法律约束力,企业必须执行;二是监管部门可依法开展监督抽查,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罚;三是建立了 “企业主体责任 + 政府监管 + 社会监督” 的多元治理体系。
这种升级意味着企业不能再将 ROHS 合规视为可有可无。某家电企业测算显示,为满足强制标准要求,需投入约 3% 的研发费用用于材料替代和工艺改进,但长期可减少因环保问题导致的贸易壁垒损失。
3.2 检测方法与国际接轨
2025 年标准采用的10 种有害物质检测方法全部与国际标准接轨,包括 IEC 62321 系列检测方法。这一调整解决了长期以来国内外检测方法差异导致的 “同品不同结果” 问题,使我国检测报告在国际市场获得更广泛认可。
对于出口企业而言,这意味着一次检测可同时满足国内外合规要求,大大降低重复检测成本。SGS 实验室数据显示,采用国际接轨方法后,企业出口欧盟的检测成本平均降低 25%。
3.3 全生命周期追溯体系建立
新规要求企业保存完整的技术支撑文档至少 10 年,包括:
- 产品材质清单(BOM)
- 各均质材料检测报告
- 符合性声明文件
- 生产工艺记录
- 数字化标识生成日志
这种全生命周期追溯要求促使企业建立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销售的全过程管理体系。某上市公司建立的数字化追溯系统,使 ROHS 合规响应速度从原来的 72 小时缩短至 4 小时。
四、企业常见认知误区与合规策略
4.1 三大典型认知误区
误区一:认为 ROHS 认证只是出口需要
实际上 2025 年强标实施后,内销产品同样需要满足要求。2025 年第三季度,市场监管部门已查处 12 起内销产品 ROHS 超标案件,平均罚款金额达 5.8 万元。
误区二:自我声明无需专业检测
部分企业认为自我声明就是 “自行宣称”,无需实际检测。但标准明确要求自我声明必须有检测报告或供应链合规证明作为支撑,虚假声明将承担法律责任。
误区三:标识等同于认证
正确认知是:标识是合规信息的展示方式,而非认证本身。即使产品标注了环保标识,仍需确保实际有害物质含量符合限值要求,监管部门会进行随机抽查验证。
4.2 分层合规策略
中小企业入门策略:
- 优先管控高风险材料(塑胶、涂料等)
- 选择 CNAS 认可实验室进行关键项目检测
- 建立简单的材料台账和检测报告管理系统
大型企业进阶策略:
-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供应商提供 ROHS 合规证明
- 建立内部实验室,降低长期检测成本
- 将 ROHS 要求纳入产品设计阶段,采用替代材料
出口企业特别策略:
- 关注目标市场差异,如欧盟 ROHS 与中国 ROHS 的细微区别
- 选择具有国际认可资质的检测机构(如 SGS、Intertek)
- 建立多语言版本的合规文档体系
4.3 检测机构选择标准
选择 ROHS 检测机构时应关注:
- 具备 CNAS 实验室认可资质
- 检测方法符合 GB 26572—2025 要求
- 有同类产品检测经验
- 能提供检测报告解读服务
- 具备数字化标识技术支持能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官网公布了符合要求的检测机构名单,企业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选择。
立即获取 ROHS 认证合规工具包
理解 ROHS 认证是什么认证,是企业应对 2025 年环保强标的基础。随着 GB 26572—2025 的实施,电子电气产品的环保合规已进入 “强制时代”,提前布局的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
现在填写下方表单,即可免费获取:①ROHS 10 种有害物质检测清单 ②2025 年新规合规自查表 ③数字化标识生成指南 ④前 100 名咨询客户享检测费用 7 折优惠。我们的专家将根据您的产品类型,提供包含材料替代建议、检测方案优化和风险预警机制的定制化合规方案,助您平稳过渡到强制标准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