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质拆解:两化融合贯标认证的核心内涵
企业最基础的疑问 “两化融合贯标认证是什么”,需从 “两化融合” 与 “贯标认证” 的双重维度拆解。这一认证并非简单的资质评定,而是国家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标准化管理工具,本质是通过建立一套可落地的管理体系,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协同。
(一)术语拆解:3 个关键概念的通俗解读
|
术语 |
核心定义 |
通俗理解 |
长尾词关联 |
|
两化融合 |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技术赋能产业升级 |
用软件、数据 “武装” 生产制造,让工厂更 “聪明” |
企业两化融合是什么 |
|
贯标 |
贯彻实施国家标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 |
按国家统一标准搭建数字化管理流程 |
贯标认证入门条件 |
|
贯标认证 |
第三方机构对企业贯标成效的合规性评定 |
给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能力 “打分评级” |
2025 两化融合贯标新定义 |
(二)核心定位:不是 “资质证书”,而是 “管理引擎”
很多企业误将其等同于 ISO 认证,实则两者差异显著:
- ISO 认证:侧重质量、环境等单一维度的合规性,是 “结果性证明”;
- 贯标认证:聚焦数字化能力的持续建设,是 “过程性引擎”,核心目标是帮企业形成 “战略 - 能力 - 价值” 的闭环管理。
例如某装备制造企业通过贯标,不仅拿到 AAA 级证书,更建立了 “数据驱动生产优化” 的常态化机制,生产效率年均提升 15%。
二、体系构成:贯标认证的 4 大核心支柱
两化融合贯标认证以 “数据为驱动、能力为主线”,整个体系由四大要素支撑,缺一不可,这也是审核的核心依据。
(一)四大核心要素:从 “融合” 到 “价值” 的转化路径
- 数据要素:贯标的 “核心燃料”
-
- 要求:建立主数据规范,关键业务数据(生产、销售、库存)可追溯、可分析,2025 年新增 “数据质量月度监测” 要求;
-
- 实操:小微企业可从 “进销存数据电子化” 起步,中型企业需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如某食品企业通过数据梳理减少 12% 的库存积压。
- 技术要素:贯标的 “硬件基础”
-
- 要求:必须部署核心信息化系统,且与生产设备有效衔接;
-
- 分级适配:A 级需有 ERP/OA 等基础系统,AAA 级需实现 ERP+MES+PLM 多系统集成,如装备制造企业通过系统集成缩短交货周期 20%。
- 流程要素:贯标的 “运行脉络”
-
- 要求:打破部门壁垒,形成数字化协同流程,需保留 3 个月以上的流程优化记录;
-
- 案例:某化工企业按贯标要求重构 “生产 - 安全” 流程,应急响应时间缩短 40%。
- 组织要素:贯标的 “保障机制”
-
- 要求:设立数字化专职岗位(如数据管理员),中型企业需成立跨部门项目组;
-
- 作用:确保贯标不流于形式,某纺织企业通过组织调整,将贯标要求融入日常生产管理。
(二)标准依据:贯标认证的 “标尺”
认证以两大标准为核心,构成 “基础要求 + 分级细则” 的完整体系:
|
标准名称 |
核心作用 |
适用阶段 |
|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GB/T 23001-2017) |
界定贯标基础框架与管理规范 |
所有等级认证基础 |
|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新型能力分级要求》(TAIITRE 10003-2020) |
明确 A 级到 AAAAA 级能力指标 |
等级评定核心依据 |
三、等级差异:从 A 级到 AAAAA 级的能力进阶
贯标认证按 “能力成熟度” 分为五级,不同等级对应企业数字化的不同阶段,目前最高可认证至 AAA 级,是企业数字化水平的 “直观名片”。
(一)五级能力体系核心特征对比
|
认证等级 |
核心能力特征 |
适配企业类型 |
关键审核点 |
长尾词覆盖 |
|
A 级(初始级) |
基础数字化覆盖,实现无纸化办公,核心系统单一业务应用 |
小微企业、转型起步企业 |
系统部署证明、基础流程记录 |
小微企业贯标等级选择 |
|
AA 级(单元级) |
单一领域价值提升,某业务 KPI 可量化(如库存周转率提升≥5%) |
成长型中小企业 |
KPI 变化数据、流程优化案例 |
AA 级贯标认证条件 |
|
AAA 级(流程级) |
跨部门协同,多系统集成,数据实时共享,形成管理闭环 |
规上制造企业、链主企业 |
系统集成证明、数据贯通成效 |
AAA 级贯标核心要求 |
|
AAAA 级(平台级) |
产业链协同,搭建上下游共享平台,带动供应商数字化 |
行业龙头企业(暂未开放) |
平台运营数据、协同案例 |
产业链贯标认证是什么 |
|
AAAAA 级(生态级) |
产业生态构建,供应链全链条贯标覆盖,形成数字生态 |
超大型集团(暂未开放) |
生态协同成效、标准输出 |
生态级贯标认证内涵 |
(二)等级选择:企业该从哪级起步?
- 小微企业:优先选择 A 级,投入 8-15 万元,重点实现 “财务 - 销售” 数据联动,可快速获取 10-15 万元补贴;
- 中型企业:以 AA 级为起点,6-12 个月后升级 AAA 级,借助系统集成实现跨部门效率提升;
- 链主企业:直接冲击 AAA 级,同步布局产业链协同,为未来 AAAA 级认证打基础。
四、适用场景:哪些企业需要做贯标认证?
贯标认证并非 “制造业专属”,全行业均可参与,但不同类型企业的核心诉求存在差异,以下为三类典型场景:
(一)传统制造企业:破解转型痛点
- 核心需求:解决 “数据孤岛”“流程混乱” 等问题,实现降本增效;
- 适配等级:从 A 级起步,逐步升级至 AA 级,如某机械企业通过 A 级贯标,库存周转率提升 15%;
- 必备条件:需部署 ERP、MES 等基础系统,近两年有信息化投入记录。
(二)成长型中小企业:抢占政策红利
- 核心需求:获取补贴、提升融资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 适配等级:AA 级性价比最高,可同时享受 15-20 万元补贴与银行授信提升;
- 实操案例:宁波某零部件企业通过 AA 级认证,中标政府订单金额增长 40%。
(三)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能力升级
- 核心需求:实现服务流程标准化、客户响应高效化;
- 适配等级:A 级侧重基础数字化,AA 级聚焦服务 KPI 优化;
- 特殊要求:需有服务流程管理系统(如 CRM),数据可追溯至具体服务节点。
五、认知澄清:关于贯标认证的 5 大常见误区
- 误区 1:“只有制造业能做贯标”—— 生产性服务业、外贸企业均可参与,如某物流企业通过 A 级贯标实现订单跟踪数字化;
- 误区 2:“有信息化系统就能过认证”—— 系统需与业务深度融合,某企业部署 ERP 却未用其做数据分析,认证未通过;
- 误区 3:“贯标只是拿本证书”—— 核心是建立管理体系,某企业认证后持续优化流程,生产效率年提升 20%;
- 误区 4:“规模小做不了贯标”—— 小微企业可做 A 级,投入低且补贴高,苏州某 15 人企业获 10 万元补贴;
- 误区 5:“贯标与 ISO 重复”——ISO 侧重质量合规,贯标聚焦数字化能力,两者可协同推进,节省 40% 工作量。
六、结语
两化融合贯标认证的本质,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 “标准化工具箱”—— 它用清晰的要素框架、分级的能力要求,帮企业从 “盲目试错” 走向 “系统进阶”。理解 “两化融合贯标认证是什么”,关键在于跳出 “拿证领补贴” 的浅层认知,看清其 “建体系、提能力、创价值” 的核心逻辑:小微企业靠它夯实数字化基础,中型企业用它打通协同壁垒,链主企业借它构建产业生态。唯有将贯标要求内化为日常管理机制,才能让这一认证真正成为数字化转型的 “指南针”,而非仅仅是墙上的资质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