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结论:未全面取消,而是 “发证改公示”“证书转报告” 的政策升级
“守合同重信用证书取消了吗” 是企业信用管理中的高频误解。2025 年政策语境下,答案需打破 “非黑即白” 认知:国家从未发布 “全面取消证书” 的文件,而是通过制度改革实现 “两个转变”—— 一是部分省份从 “纸质证书颁发” 转为 “信用公示”(如浙江仍发 “公示证书” 但性质已变),二是部分省份用 “信用报告” 替代传统证书(如江苏、盐城)。核心依据可追溯至 2017 年原工商总局《关于公布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公示》,该文件仅废止旧版发证规则,未取消信用评价制度。
二、政策脉络:从 “全国发证” 到 “地方多元替代” 的 3 阶段演进
“证书取消” 的说法源于政策迭代,三个关键阶段清晰展现制度升级逻辑:
(一)2017 年前:全国统一发证阶段
- 核心特征:原工商总局主导,省、市、县三级市场监管部门分级颁发纸质证书,AAA 级需国家级审核。
- 政策依据:《工商总局关于 “守合同重信用” 企业公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证书作为企业信用凭证。
(二)2017-2024 年:过渡调整阶段
- 核心变化:原工商总局废止旧规,停止全国统一发证,放权地方探索 “公示替代证书” 模式,如浙江 2023 年起推行 “公示名单 + 电子证明”。
(三)2025 年现状:多元替代阶段
- 核心形态:无全国统一模式,地方根据信用体系建设进度形成三类方案,具体如下表:
|
地方模式 |
代表省份 / 城市 |
证书现状 |
核心替代载体 |
政策依据 / 案例 |
长尾词关联 |
|
公示发证并存 |
浙江(衢州、诸暨) |
发 “公示证书”(非传统资质证书) |
省级公示平台名单 + 电子证书 |
衢州市 2025 年公示通知:印发公示证书 |
2025 守重公示证书 浙江 |
|
信用报告替代 |
江苏、盐城 |
全面停发证书 |
信用报告(含合同履约率等指标) |
盐城:12.15 万家次用信用报告替代保证金 |
守重证书取消后 信用报告替代 |
|
暂停公示无证书 |
广东 |
停发证书且暂停公示 |
历史证书仅作信用参考 |
广东省 2025 年未发布公示通知 |
广东 守重证书 暂停发放 2025 |
三、2025 年地方实操:3 类场景下的证书相关问题解决方案
(一)场景 1:浙江企业申报 “守重”,还能拿到证书吗?
- 现状:能拿到 “公示证书”,但性质已从 “行政认定证书” 转为 “信用公示凭证”。
- 申报路径:登录浙江省公示系统(https://szxt.zjamr.zj.gov.cn/),AAA 级申报时间为 3 月 17 日 - 4 月 18 日,经县级核查、市级复核、省级终审后,由市局印发公示证书。
- 效力:可作为招投标信用加分依据,但需同步提供公示平台查询截图。
(二)场景 2:持有 2021 年前旧证书,2025 年还有用吗?
- 全国通用规则:有效期内的旧证书可作为 “历史信用记录” 参考,但不得单独作为资质凭证。
- 地方特殊规定:
-
- 浙江:旧证书需搭配 2025 年公示状态使用;
-
- 盐城:旧证书失效,需提交信用报告替代;
-
- 广东:仅作档案留存,无实际效力。
- 长尾词关联:旧守重证书效力 2025
(三)场景 3:江苏企业参与招投标,没有证书怎么办?
- 替代方案:申请 “信用中国” 出具的《合同履约信用专项报告》,包含近 3 年履约率、纠纷处理结果等指标。
- 实操案例:盐城某建筑企业用信用报告替代投标保证金,成功节省资金成本 800 万元。
- 注意事项:报告需在投标前 1 个月内出具,且含二维码核验标识。
四、5 大常见误区:破解 “证书取消” 相关认知偏差
(一)误区 1:“2017 年文件就是取消证书的文件”
- 真相:原工商总局 2017 年文件仅废止旧版发证规则,未取消信用评价,2025 年浙江仍在开展公示发证。
(二)误区 2:“公示证书和以前的证书一样有效”
- 真相:公示证书无 “行政认定” 属性,效力依赖市场认可,如部分采购人仅认可省级以上公示结果。
(三)误区 3:“第三方机构发的证书也能用”
- 真相:仅市场监管部门主导的公示证书或 “信用中国” 报告有效,第三方证书均为无效。
(四)误区 4:“暂停公示的省份就没有信用评价了”
- 真相:广东虽暂停公示,但企业可通过 “信用广东” 平台申请合同履约信用评价,结果等同原证书效力。
(五)误区 5:“信用报告比证书更难获取”
- 真相:盐城等市实现信用报告 “线上申请、1 日办结”,且多数项目可自动调取信用数据,无需企业提交。
五、总结:从 “证书依赖” 到 “信用自主”,把握政策升级核心
“守合同重信用证书取消了吗” 的答案随地方实践清晰呈现:既非全面取消,也非完全保留,而是从 “政府发证背书” 升级为 “信用公示 / 报告佐证” 的市场化管理。2025 年企业需精准适配地方政策 —— 浙江企业聚焦公示证书申报,江苏、盐城企业主攻信用报告办理,广东企业侧重历史信用记录梳理。理解 “证书形式取消,信用内核强化” 的逻辑,不仅能规避资质准备误区,更能通过主动公示或信用报告提升商业信誉 —— 这正是政策调整对企业信用管理的核心指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