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专利

任正非谈36计“瞒天过海”:真好的好专利从来不显示真发明人

2023-10-09 15:19:14  来源:商标专利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1

在媒体采访中,任正非批:看到手机研发的人也跑到台上去讲,我们就批评,老老实实回到科研室去,不要到社会上去讲,就让搞销售的去讲就可以了踏踏实实干你的活(科研),活没干好,张扬有什么好结果呢?

同时任正非透露,很多重要的专利,我们从来不显示真正的发明人,显示了等别人挖墙脚呢?为什么要让外界知道(是谁发明了什么),我觉得不需要外界知道,其他那些到国家领奖的人,不是真发明的人,不会让真发明的人去领奖,傻乎乎把他们的照片贴到网上啊,你看网上何庭波照片都是假的,有时候还需要虚虚实实。

对此,《专利三十六计》一书中在瞒天过海、借刀杀人、无中生有、暗度陈仓、釜底抽薪、浑水摸鱼、金蝉脱壳、指桑骂槐、空城计等篇章中做了详细描述:

因为专利是用公开换保护的,主要发明人是指对本行业发明创造作出主要贡献的自然人,是引领本领域技术进步的主要带头人。

专利战中常用的一种“釜底抽薪”的方式还包括,通过高薪将竞争对手的主要发明人、研发团队、专利管理人才等核心技术骨干进行“挖角”,竞争对手的专利研发会受到巨大的影响。对于人才短缺、技术落后、有技术短板的企业而言,“挖墙角”是快速集聚人才的好方法,成功后立刻就可以应用该人才进行技术创新,而这个人才往往会掉转枪口对付原企业,能够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瞒天过海”作为三十六计中的第一计,核心是“瞒”,就是以假乱真、隐真示假,而这正是所有的计谋都具有的特点。

企业在专利申请过程中,往往缺乏对自身的充分认识和恰当的保护,因而忽略了竞争对手对自己的数据搜集、对抗及自身的情报防范。应用“瞒天过海”之计,可以主动地制造己方掌握的专利信息优势地位,在专利申请时可以对发明信息示假隐真,让竞争对手不易把握己方的研发动向和研发投入,可以策略性地对申请人、发明人和代理机构等进行易名,让竞争对手的情报分析无从下手,权利人的利益则通过公证、法律合同等手段进行保护。

对国外的大公司而言这是一种惯用手段,摩托罗拉公司与4G技术相关的同族专利进入中国国家阶段时,将同一发明人的外文名字以不同的中文名字提出,来回避竞争对手的监控检索。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