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绩效评价
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1.1总则
组织应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其环境绩效。
组织应确定:
a)需要监视和测量的内容;
b)适用时的监视、测量、分析与评价的方法,以确保有效的结果;
c)组织评价其环境绩效所依据的准则和适当的参数;
d)何时应实施监视和测量;
e)何时应分析和评价监视和测量的结果。
适当时,组织应确保使用和维护经校准或验证的监视和测量设备。
组织应评价其环境绩效和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组织应按其合规义务的要求及其建立的信息交流过程,就有关环境绩效的信息进行内部和外部信息交流。
组织应保留适当的文件化信息,作为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结果的证据。
【理解要点】
1.组织应当采用系统的方法定期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其环境绩效。这将使组织能够准确地报告和交流其环境绩效。
监视通常是指定期观察的过程,无需使用监视设备。测量通常是指使用特定设备定量或定性地确定被测量对象性质的过程。因此,适当时测量可隐含有附加的控制需求,目的是确保测量设备的持续可靠性,例如:校准。
2. 组织应当确定需监视和测量的内容,此时必须考虑环境目标、 重要环境因素、合规义务和运行控制。这应当包括确定收集数据的频率和方法。
3.为了将资源集中用于最重要的测量上,组织应当选择易于理解并能为环境绩效评价提供有用信息的参数。参数的选取应当能反映组织运行的性质和规模,并适合于组织的环境影响。参数的示例包括物理参数,例如:温度、压力、pH值、物料使用量、能效、包装和运输的选择等。关于参数选择的指南,见GB/T 24031。
4.在环境管理体系中,监视和测量具有多种目的,例如:
--追踪实现环境方针承诺、环境目标和持续改进的进展情况;
--为确定重要环境因素提供信息;
--为履行合规义务收集排放数据;
--为实现环境目标而收集水、能源,或原材料使用的数据;
--为支持或评估运行控制提供数据:
--为评价组织的环境绩效提供数据;
为评价环境管理体系的绩效提供数据。
关于环境绩效评价的更多指南见GB/T 24031。关于量化环境信息的指南见ISO/TS 14033
5.为保证结果的正确性,监视和测量应当依循适当的过程,并在受控的条件下进行,例如:
--选择抽样方法和数据采集技术;
--规定适当的测量设备校准或验证要求;
采用可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
使用胜任的人员;
--采用适宜的、包括数据解析和趋势分析在内的质量控制方法。
6.适当情况下,组织应当考虑选用其检测技术被国家认可机构认可或经监管部门批准的实验室。如果未经许可或批准,组织可考虑其他适合的方法,用以验证结果的准确性,例如: 分样分析、标样比对、技术水平测试方案等。
7.组织应当分析监视和测量结果,并利用监视和测量的结果识别不符合、合规义务限定要求的遵守情况、绩效趋势和持续改进机会。数据分析可包括对形成可靠信息所必需的数据的质量、正确性、充分性和完整性的考虑。为了提高判断预期结果是否被实现的可靠性,可以使用统计学工具。适当时,这些工具可包括图解法、指数法、集合或权重法。
8.用于实施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的书面程序有助于提供所生成数据的一致性、可复制性和可靠性。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的结果应当以文件化信息的形式予以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