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贯标认证机构
两化融合贯标认证机构包括电子五所等。 电子五所作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联合工作组”的成员,全程参与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的策划、编制、推广和技术支持工作,这表明其在两化融合贯标认证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此外,其他提及的机构如企知道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深圳)有限公司、湖南智帷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也可能参与或推进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贯标和数字化转型工作,但具体到贯标认证的角色和职责可能不如电子五所明确。
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分为贯标启动、现状调研及诊断、体系分析策划、文件编写及发布、体系试运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等六个关键阶段。评定机构对企业贯标成果进行符合性评定,并报工信部材料复核直至最终发证。
根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管理平台最新数据,截至目前,有10家评定机构,分别是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北京国金衡信认证有限公司、北京赛西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服务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泰尔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北京赛昇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电鸿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海特克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
两化融合内部评审操作流程
两化融合内部评审是企业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旨在评估和改进企业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水平。以下是详细的两化融合内部评审操作流程:
1. 内部评审的准备阶段
1.1 成立内部评审小组
企业应成立由质量管理部门牵头,相关管理及业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内部评审小组。质管部部长担任评审组长,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人员作为评审组成员。
1.2 编制内部评审计划
审核组长负责编制“质量体系内部审核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审核目的
审核范围(包括各部门)
审核依据(以质量体系文件为准)
上一次内审提出的问题
审核日期
审核员及分工
审核日程安排
1.3 准备审核工具
审核员根据审核计划和分工编写审核检查表,审核组长指导、检查、协调、批准。审核工具包括面谈、提问、查阅文件、观察有关工作等方式。
2. 内部评审的实施阶段
2.1 召开首次会议
由审核组全体成员和受审核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参加,会议由审核组长主持。首次会议内容包括:
声明审核范围、目的和依据
简要介绍实施审核所采取的方式和程序
在审核组和受审核部门之间建立联系
2.2 实施现场审核
审核员听取受审部门简要工作汇报,并进行现场审核,收集证据并做好记录。审核方式包括面谈、提问题、查阅文件、观察有关工作等。
2.3 编制缺陷项目及纠正措施通知单
审核员将内审中发现的缺陷项目向审核组长报告,审核组长编制“缺陷项目及纠正措施通知单”,在审核结束当日得到受审核部门负责人的签字确认。
3. 内部评审的总结阶段
3.1 编写审核报告
审核组长负责根据审核情况编写“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报告”,在现场检查结束后提交总经理批准。审核报告内容包括:
审核目的、时间、审核地点、审核员、受审核部门及人员
综合评价(审核发现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提出纠正措施及整改时间、上次质量内审后采取纠正措施的情况)
对审核结果(质量体系是否适宜、充分和有效)做出明确结论
3.2 召开末次会议
由审核组长主持召开审核组全体成员和各受部审核会议,内容包括:
阐明审核目的、范围、依据
宣读审核报告
评价质量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
提出下一步改进措施
4. 整改与跟踪阶段
4.1 落实整改措施
责任部门按照“缺陷项目及纠正措施通知单”规定的时限要求采取纠正措施进行整改。审核员经检查,确认纠正措施已完成时,在“缺陷项目及纠正措施通知单”跟踪检查结果栏内签字。
4.2 跟踪审核
质管部部长组织审核员进行跟踪审核,检查整改效果。属于质量体系文件的缺陷,质管部部长组织人员按照文件修订的要求进行重新修改、审核、批准、发布。
5. 文件归档与管理
5.1 文件归档
“质量体系内部审核会议记录”、“参加会议人员签到表”、“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缺陷项目及纠正措施通知单”、“质量体系内部审核计划”、“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报告”等相关文件交质管部保存。
5.2 持续改进
通过内部评审,企业应不断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提升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水平,确保质量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通过上述详细的内部评审操作流程,企业可以有效地评估和改进自身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