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TF16949理解与实施——7.3意识
7.3意识
组织应确保在其控制下工作的人员知晓:
a)质量方针;
b )相关的质量目标;
C )他们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贡献,包括改进绩效的益处;
d )不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后果。
[理解与实施要点]
为达成业务、质量和安全的目标,组织必须激励员工,推行持续改进活动,并营造创新的氛围。
企业激励员工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物质激励、荣誉激励和个人价值激励。物质激励较为直观,一般体现为工资、奖金、福利等;荣誉激励包括各类精神奖励,这是激发人鼓舞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价值激励则是最成熟的境界,是人内心深处最崇高的信仰或追求。人的多样性和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激励措施应是立体交叉的,单-措施的效果是有限的。现在有些企业实施的分类激励效果不错。分类激励是指在公平的原则下,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和员工的知识结构、年龄层次和职位,在激励机制总体框架内建立各有侧重的激励制度。从需求角度出发,不同层次的员工处于不同的需求状态,处于同等层次的员工,由于生活经历和家庭、教育背景的不同,他们需求的侧重点也有差异,必须采取综合性多样化的激励策略,交替使用。
可以在整个组织内推行建议提案系统,让管理层及时知道员工的建议、创造发明等。
组织控制范围内工作的人员包括现有员工、临时工、外部供方(如承包商和外包服务)等。
7.3.1意识-补充
组织应保持形成文件的信息,证实所有员I都认识到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以及他们所从事的活动在实现、保持并改进质量中的重要性,还包括顾客要求及不合格品带给顾客的风险。
[理解与实施要点]
1、保持形成文件化的信息,就是要建立相关的员工档案,证明员工的能力和质量意识;
2.进一步强调了所有员工都需要明确的认识到他们的工作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和对顾客带来的风险。
7.3.2员工激励和授权
组织应保持形成文件的过程,激励员I实现质量目标、进行持续改进,并建立一个提倡创新的环境。该过程应包括促进整个组织对质量和技术的认知程度。
[理解与实施要点]
1.要求建立员工激励和授权的管理过程;
2.明确了员工激励的具体要求,激励员工促进质量目标的实现和持续改进方案提出。
3.激励的方法有很多种类,可以通过质量目标的考核,员工满意度调查,创新机制的设立,个人成长空间的配置等来实现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