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971:2019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
ISO 14971:2019《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为医疗器械制造商提供了一个全面的风险管理框架,以下是对该标准对制造商要求的详细归纳:
一、风险管理过程要求
风险分析:
制造商需要系统地分析每种确定的危害,考虑预期用途和合理可预见的误用,以及与安全相关的特性和危险情况。
识别与医疗器械相关的危害和危险处境,包括生物相容性、数据和系统安全、电气、运动部件、辐射、可用性等方面的风险。
使用预定义的标准来估计每种危害相关的风险。
风险评价:
对每种确定的危险情况,使用风险管理计划中定义的可接受性准则来评估风险。
判断风险是否可接受,评估应基于风险效益分析。
风险控制: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策划并实施对不可接受风险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可能包括改变设计、提供防护措施或向用户提供风险信息等。
制造商需确保风险控制措施不会引入新的危险或增加现有风险,并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综合剩余风险评价:
在实施并验证风险控制措施后,对剩余风险进行综合评价,考虑所有剩余风险的组合效应。
判断是否所有剩余风险都是可接受的,如不可接受,则需进行风险/受益分析。
风险管理评审:
定期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评审,确保风险管理计划的有效性和适应性,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持续有效性。
二、文档化管理要求
风险管理计划:
制造商需要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明确风险管理的范围、责任和权力的指定、风险管理活动的评审需求等。
风险管理计划还应包括风险可接受性准则、验证活动以及与生产和生产后信息相关的活动。
风险管理报告:
制造商应记录风险管理过程和结果,形成风险管理报告。
风险管理报告应包括风险分析、评价、控制等环节的内容和结论。
记录保存:
制造商应保存各项风险管理活动的记录,以便在需要时进行追溯和审查。
三、人员能力和资源要求
人员能力:
制造商应确保参与风险管理的人员具备必要的知识和经验,能够胜任风险管理任务。
资源提供:
制造商应提供足够的资源来支持风险管理过程的实施和维护,包括培训、工具和技术支持等。
四、持续改进和法规符合性要求
持续改进:
制造商应将风险管理视为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定期评审风险管理活动,以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根据评审结果实施改进,并适应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变化。
法规符合性:
制造商应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符合适用的国家或地方法规和相关标准,包括ISO 14971:2019标准以及其他相关的医疗器械法规和标准。